11月3日,腾讯征信亮相博鳌。本月内,阿里巴巴曝光已久的芝麻信用也将在蚂蚁金服框架内正式亮相。巨头们殊途同归,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实践终于走到了一个阶段。申请阶段。
中国网民从BBS时代就已经熟悉了互联网的积分和评分规则,但这些更多的是虚拟世界中的身份自娱游戏。阿里巴巴和腾讯建立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体系将让大家在传统金融领域展开竞争。消费信贷这一时代秘密首次被曝光于世。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前奏。
阿里的《芝麻开门!》
从小微金融到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其根源清晰可见。从2002年诚信通和中国供给评价体系开始,阿里的信用实践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已经走到了终点。信用体系能为阿里做什么?
一、集纳线下大数据截至2014年10月,支付宝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数量已达3亿,支付宝钱包活跃用户数量为1.9亿。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移动支付一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关键词。阿里巴巴将互联网金融从上市板块剥离出来,单独组建团队,自然表明了在资本层面的非凡野心。
在阿里巴巴的布局中,开放的支付宝接口有助于服务窗口的O2O变现。阿里云“统一”了传统企业和没有或暂时缺乏IT开发能力的初创企业。恒生电子连接传统金融,网商银行是新玩家。一开始,彭蕾和井贤栋的队伍重新投入战斗,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以芝麻信用为核心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成为打通线下大数据的最后一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陌生的芝麻信用其实已经在阿里巴巴内部推出了。虽然暂时要依靠淘商户的数据支撑,但阿里巴巴已经在杭州大本营的一些O2O创新企业进行了实际测试,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问题:
1、线上交易和线下消费是否存在行为相似性,是信用生态能否建立的关键。
2.如何完善信用评级实践的后台机制。
据阿里巴巴内部披露的消息,杭州一家分时租赁公司引入芝麻信用个人评级取代会员认证,数百笔后付费订单中仅出现一例违约。这让阿里巴巴有信心获取大企业的数据。但芝麻信用的评估是基于历史数据,控制可见风险。阿里巴巴不打算对“评估错误”造成的坏账承担任何责任,只会“全力协助”交易双方解决问题。这是典型的马云风格。 “狡猾”!
二、促成支付宝的变形过于精明的阿里关心的另一件事是如何让支付宝像变形金刚一样无所不能。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独树一帜,这是事实。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比淘宝更低端、更C2C、更普及的微商以无底线、无道德的真正小人的身份登场。阿里不屑我也得高度警惕。更直接的危险来自于百度直销号,其功能和场景都在不断完善。匹配百度钱包后的想象空间有理由让阿里巴巴担心。
发挥先发优势,结合信用体系,先行连接线下大数据,更深层次地嵌入实体经济的各种应用场景,被阿里巴巴认为是支付宝在移动支付时代保持核心优势的当务之急。
三、夯实互联网金融地基余额宝的出现,结束了几十年来所有中国储户都在为银行赚钱的时代。随着宝品泛滥、恒生电子收购、浙江网商银行推出,马云的“中国五大银行要杀我”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却有真实的背景。
阿里巴巴曾想通过拉拢传统银行中较为激进的中信银行、投资众安保险等方式来寻找容易渗透的弱点。然而,今年年初央行紧急暂停虚拟支付后,决心“与狼共舞”的中信银行遭受沉重打击。该股一度暴跌8%,不得不停牌。识时务的众安保险转投百度,推出移动支付安全产品“百福安”。
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阿里意识到传统金融单向封闭的数据永远无法向互联网公司开放。芝麻信用作为独立第三方实体为蚂蚁金服完成个人征信,成为阿里的解决方案。
四、推动金融创新创新和监管不能总是对立的。蚂蚁金服未来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如果不想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上,就必须消除货币空转、影子银行等概念性罪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像国有银行一样强大的信用。后者也是传统金融中不可多得的红利项目。从激进进取到一波三折的阿里巴巴,致力于消除融入传统金融后的不和谐感。
腾讯的四大阴谋
与依托电商数据拥有先天优势的阿里巴巴不同,腾讯的优势在于微信、QQ等拥有强大钥匙链的社交产品。马化腾眼中的信用生态必须与移动门户的定位无缝对接。
一、连接一切的基础是信用腾讯不是慈善组织。所谓连接一切只是手段,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 PC时代的财富通被支付宝击败,微信支付体验可能比支付宝钱包更便捷,但在安全性方面却没有优势。
快速发展的微信支付要想在体量上冲击支付宝的垄断地位,就不能等风控机制的完善。加速冲刺只能依靠信用体系的建立。腾讯在虚拟社交领域的积累可以加速物理数据的迁移。阿里巴巴拉拢中信银行,腾讯也通过公众号与招商银行等金融巨头捆绑。微信和QQ控制着中国最大的虚拟关系网络。公众号链接着众多自媒体和O2O创新的梦想,连接一切。腾讯自然是两全其美。
二、免费软件要创造更多的免费数据腾讯曾因快速克隆而成为众多创新企业的噩梦。当时它的招数只有两个:一是免费,二是引入庞大的QQ用户群。如果这两个招数同时使用,无论多么强大的创新模式都会崩溃。如今,腾讯的免费大旗依然高举,但吃过多年免费早餐的顾客却要开始贡献午餐和晚餐的食材(消费数据)。
三、洗牌微商深知微商撕毁、破坏微信朋友圈生态的“违法行为”,腾讯也有自己“麻木不仁”的理由。让自满的微商在转型阶段恶作剧、制衡阿里巴巴。这符合其自身利益,一旦获得信用牌照,腾讯的个人信用体系如期建立,腾讯在重组电商资源时就可以对不听话的微商采取行动。
四、守护未来的想象空间互联网银行方面,率先通过审核的腾讯前海微众银行领先于阿里巴巴。电商先锋京东推出了我条信用支付。征信制度保护想象空间。只有腾讯斩断了将军,从互联网金融联盟的领头羊阿里手中夺取了资本。
互联网金融大潮下,两个群体孤独的背影:
1. 传统金融
随着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的建立和个人消费场景的历史性变化,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机构将在20世纪中叶从消费过程中脱离出来,回归到原来的形态。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事实上,金融机构有两种选择:
——合作
这一群体的代表是中信银行,最初是有区别的。这家一直号称创新的金融机构,一直都是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者。这是由于其与五大银行的股东基因不同所致。然而,未来的金融形态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看起来像。
——对抗
传统金融不能总是依靠文件和禁令来对抗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他们只能尝试“报复”。这场博弈将重新定义未来几十年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和作用。地位。
2. 消费者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是所有商业模式的目标。既然每个人都要在互联网征信的放大镜下裸泳,消费者当然有权对个人数据的安全提出担忧。要求更高。未来,个人信用数据的披露、使用和追溯必须而且应该在合理监管的支持下有序进行。
对于网购者来说,征信系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理论上是可以的:
如果您因芝麻信用、腾讯信用高分而享受某项O2O后付费服务,事后拒绝付款或因故未能及时付款,您将被信用系统列入黑名单,您的个人信息将被删除。它还将提供给商家用于恢复目的。不要让任何事情发生偶然性。如果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愿意为受损的商户赔偿,他们肯定会这么做。
腾讯将利用个人征信对接微信、QQ等高频产品,激发二次价值,为微商加一把安全锁;阿里巴巴将打通线下实体,利用大数据闭环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势必引发新一轮蝴蝶效应。在泛金融互联网时代,屏幕后面不再有隐形人。